普洱茶的古老傳說
想到這里,他跑到存放貢茶的客房把貢茶從馬馱子上解下來,打開麻袋,小心地拎出竹箬茶包,解開竹繩,剝開一個竹箬包裹一看,糟了,茶餅變色了,原本綠中泛白的青茶餅變成褐色的了。
普洱 茶是歷史名茶, 他誕生于世界茶鄉思茅這塊得天獨厚的沃土之中,又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演變 。
普洱 茶的得來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是一種歷史機緣,又是一種必然中的偶然。在廣大普洱 茶區,關于普洱 茶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
在巍巍無量山間,滔滔瀾滄江畔,有一個美麗的古城普洱 ,這里山青水秀,云霧繚繞,物產豐饒,人民安居樂業,尤其是這個地方出產的茶葉更是以品質優良而聞名遐邇,是茶馬古道的發源地,每年都有許多茶商趕著馬幫來這里買茶。清朝乾隆年間,普洱 城內有一大茶莊,莊主姓濮,祖傳幾代都以制茶售茶為業,由于濮氏茶莊各色茶品均選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品質優良穩定,加之誠實守信、善于經營,到老濮莊主這代生意已做得很大,特別是以本地鮮毛茶加工生產的團茶、沱茶遠銷西藏、緬甸等地,成為藏族茶商經常光顧的茶莊,而且連續幾次被指定為朝廷貢品。
這一年,又到了歲貢之時,濮氏茶莊的團茶又被普洱 府選定為貢品。清朝時,制作貢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料要采用春前最先發出的芽葉,采時非常講究,要“五選八棄”,即選日子、選時辰、選茶山、選茶叢、選茶枝,棄無芽、棄葉大、棄葉小、棄芽瘦、棄芽曲、棄色淡、棄蟲食、棄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鍋師傅要沐浴齋戒,炒青完畢,曬成干茶,又要蒸壓成形、風干包裝,總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繁雜神圣。制成餅茶后照慣例,是由老濮莊主和當地官員一起護送貢茶入京,但這年,老濮莊主病倒了,只好讓少莊主與普洱 府羅千總一起進京納貢。當時濮少莊主大約二十三四歲,正如清明頭遍雨后新發的茶芽,挺拔俊秀,英姿勃發,他與二十里外磨黑鹽商的千金白小姐相好,白家也是鹽商世家,白小姐是方圓幾十里出名的美人,正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兩家火籠酒喝了,聘禮過了,再過幾天就打算迎親了,眼下正在籌辦婚禮呢。但是時間緊迫,皇命難違,濮少莊主萬般無奈,只好揮淚告別老父和白小姐上路,臨行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叫他送完貢茶就趕快回鄉。
也是合該出事,由于濮少莊主心事重重,加上時間緊迫,自己又經驗不足,這年的春雨又淅淅瀝瀝,時斷時續,平常父親曬得很干的毛茶,這一次沒完全曬干,就急急忙忙壓餅、裝馱,為后來發生的事埋下了一個大禍根。
濮少莊主隨同押解官羅千總一道趕著馬幫,一路上晝行夜宿,風雨兼程趕往京城,當時從普洱 到昆明的官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從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個多月,其間跋山涉水、日曬雨淋的艱苦都不說了,更要提防的是土匪、猛獸和疾病的襲擊,好在一路上沒遇上大的麻煩,只是正逢雨季,天氣又炎熱,大多數路程都在山間石板路上行走,騾馬不能走得太快,經過一百多天的行程,從春天走到夏天,總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