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病蟲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
無公害茶園病蟲害防治,應堅持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及清潔生產的概念,不單純針對防治對象,保持生態系統的整體觀念,有效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形成茶園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種群平衡。強調自然生態調控及多項技術措施的協調與互補,達到長期抑制有害生物種群的目的。
1、茶園病蟲害防治的基本規則
茶園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共生互惠、相爭相克、協同進化,實踐中應發揮互惠因素,注重生態保護與建設,為有益生物創造有利的生態位。茶園生態系統是由互相依存的食物鏈構成,如茶樹-害蟲-天敵,化學防治殺孭了視武廉終天敵營養級,從而害蟲種群數量上升,因此必須保持各營養級間的平衡。有效保護與利用化學農藥,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選擇性農藥,禁用滅生性和廣譜性農藥,嚴格控制施藥的次數、濃度,有效規避天敵的敏感期、高峰期,減少天敵的傷亡。采取農業、生物、物理措施等無公害方法控制與防治病蟲害,營造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而不利于病蟲孳生的環境條件,使有害生物種群不超過正常的經濟閾值。
2、病蟲自然控制與生物多樣化
無公害茶園的病蟲害防治應遵循自然法規,應用生態學原理,保持與恢復茶園生態平衡,充分利用生物間相生相克的鏈條關系,建立合理的茶樹生長體系及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增強茶園系統內病蟲的自然調節能力,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將病蟲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之下。合理布局種植遮蔭樹、防護林,并可實行茶林、茶果等間作套種,建立人工復合生態系統,豐富茶園生物群落,調節茶園小氣候。有效保護與引導寄生性、捕食性天敵,為茶園天敵提供良好的棲息、繁衍場所,逐漸形成有益生物種群鏈及生物多樣化。充分發揮以茶樹為主體,以茶園環境為基礎的自然控制作用。
3、病蟲害綜合控制
農藝措施:堅持田間勤耕除草,消除病蟲棲息繁殖的中間寄主,秋冬深耕曬土、翻埋蟲卵;及時采摘、輕修剪減輕趨嫩性害蟲的危害,除去病蟲枝并集中無公害化處理;增強茶樹行間的通風透光,改善局域小氣候,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機會。物理措施:利用昆蟲性信息素和護理素來誘殺、干擾有害昆蟲的正;顒,使害蟲發生性發育異;蛏泶x絮亂;也可選用能規避天敵習性,而對植食性害蟲有極強誘殺利的光源、頻率、波長來誘殺害蟲,及有效保護天敵資源,又對趨光性害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生物措施:保持無公害茶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山雀、畫眉、八哥等食蟲鳥類生息、繁衍。還可人工放養螳螂、蜘蛛、瓢蟲等捕食性天敵和絨繭蜂、赤眼蜂、黑卵蜂等寄生性天敵,以及接種白僵菌、蘇云金桿菌(Bt)、多角體病毒(NPV)等病原性天敵,實現以鳥食蟲、以蟲治蟲、以菌防蟲、以菌治菌。
無公害茶園的病蟲害防治應該以農業措施、物理措施為主,輔以生物防治 技術手段,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形成多項技術結合、協調的綜合防治體系。根據病蟲害實際發生情況及規律,確定適宜的農藥品種、劑型、劑量及用藥時機、噴藥器械、噴藥靶標,嚴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