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六堡茶:一片樹葉 蜚聲海外
梧州,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330多萬人口的城市,地處廣西東部,一條西江貫境而過,分隔兩廣,承東啟西,珠江—西江經濟帶與北部灣經濟圈在此交匯,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經濟圈相接于此。四方相合,風云際會,區位優越令梧州成了西江經濟帶上游龍頭。
古郡蒼梧,千年滄桑。梧州自古以來就是“三江總匯”和“兩廣咽喉”,為嶺南文化之源,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富饒的自然物產資源,通達的交通運輸網絡,為梧州孕育了一種飲譽海外的歷史名茶——六堡茶。這種神奇的黑茶沿著一條傳奇的“茶船古道”走出深山,通江達海,并憑借“海上絲綢之路”直達東南亞,遠抵日本及北美地區。數百年間,六堡茶推動著西江流域的民生進程和文化發展,影響著南洋地區的社會民俗。
潮落潮起,風浪正勁。近年來,隨著的國家和廣西一系列發展戰略的實施,六堡茶迎來了做大做強的新契機。在歷史和未來之間,梧州六堡茶搶抓機遇,適時發力,乘借“一帶一路”的東風再次揚帆起航。
歷史名茶,傳承中夯實基礎
梧州地處桂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回歸線橫貫市區中部。日照充足,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優美的生態環境使得梧州百物滋生,物產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75.5%,主要樹木種類就有580多種,茶樹資源更是其中一大類。
在梧州,轄區內各地都有茶葉出產,而蒼梧東北部六堡山區所產六堡茶更是名聲顯著,當地很多野生古茶樹的樹齡都超過了500年,清朝同治年間修編的《蒼梧縣志》記載:“茶多產賢鄉六堡,味厚,隔宿而不變”。
每年春茶始發,六堡山區里的茶農就打著火把上山,采下茶樹枝頭上的第一縷新芽。然后,或用家中的鐵鍋炒青,或將茶葉入木甑以蒸氣殺青,再把殺青后的茶葉裝入大箥箕,搓揉捻好后,堆積晾曬成茶,濃濃的鄉情凝聚在了這一片茶葉之上。
經歷過殺青、初揉、渥堆發酵、蒸壓、陳化等工序,方成品質優良、獨具特色的上等六堡好茶。這樣的六堡茶,外形條索粗壯,色澤黑褐油潤,具有獨特檳榔香味,滋味醇厚滑口,耐于久藏,越陳越好。
一個越陳越好的特性,使得六堡茶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早年,港澳地區的茶商進口六堡茶后,常以“陳六堡”、“不計年”作商標來進行銷售。到了后來,采用“冷水發酵、雙蒸雙壓、干倉陳化”的現代工藝生產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更利于促進茶葉的發酵與陳化。六堡茶的古韻和醇香,穿越時空,散發出更為迷人的魅力,如今在北京、上海、重慶、港澳臺地區,以及南洋各地的茶葉藏家手中,還收藏著少量年份達到數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品質甚佳而且身價不菲,早已成為了茶中珍品。
為了讓這個歷史名茶在傳承中實現快速發展,梧州市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策措施,積極引導全市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設,每年標準化茶園面積增幅都超過3000畝,為六堡茶產業做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