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記錄】中國“川”字茶 青磚鋪就萬里茶路
前言:
赤壁,眾所周知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發生地。但很有少人了解,這里更是貫穿整個亞歐大陸、深達歐洲腹地的“茶葉之路”的重要一站。
中國磚茶之鄉——羊樓洞
“川”字青磚茶,從赤壁羊樓洞出發,在漢口溯漢江而上,經襄陽到河南、山西、內蒙,一方面滿足了北方遼闊草原上的牧民之需,一方面在晉商龐大的商業力量下,跨越邊境至外蒙恰克圖買賣城,進入俄羅斯境內,遠銷英、法、俄、德等地。
用獨輪車源源不斷運送而來的茶磚在古鎮街道上壓出深深的車槽
“川”字青磚茶銷售路線圖
1 一塊青磚茶,綿延千百年
赤壁產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鄂南茶區的地理區位相比江浙福建更靠近山、陜及內蒙等地,又能充分利用漢江水系,運輸耗時更短,因此出產的茶葉多以邊銷為主。
當年繁盛的茶葉運輸商隊
現代交通還沒出現以前,鄂南的茶葉從茶區到牧區,要耗時三個多月。茶農和茶商為了有效防止茶葉在運輸途中受潮、變質,這里出品的茶葉都要進行緊壓處理。
緊壓處理 茶葉的壓機不斷升級演變
唐宋時期,茶農將茶葉通過高溫蒸青加工,和上熬煮的米漿,團成茶餅,稱團餅茶。明清時,茶農將茶葉用竹篾盛裝,用腳踩實。因其形似草帽,被稱為帽盒茶。
成摞的磚茶在烘房烘干
隨著時代發展、生產力的進步,壓緊茶葉的方式,從手揉到腳踩、再到攀盤式壓機、杠桿式壓機,一步步升級。清末民初,俄國茶商將退伍的火車頭帶到羊樓洞,利用蒸汽機壓制茶磚。由此而生的“火車頭牌”茶磚,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品牌。
“火車頭牌”茶磚
青磚茶的另一品牌是來自山西的“牌坊”。晉商從清朝開始在羊樓洞收茶,羊樓洞古鎮一條街上的茶莊就多達數十家。三玉川、巨盛川、大盛川、長裕川、長盛川、長順川、生甡川、聚興順……這些晉商大多以“川”字為記,出品的茶葉銷往新疆、內蒙以及西伯利亞地區,聲名遠播。
“牌坊”茶 磚
晉商曾設的巨盛川茶莊舊址
趙李橋“川”字茶
小貼士
赤壁茶產業見證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民初時期,漢口成為世界茶港,經漢口轉銷全國乃至歐美各國的茶葉總量占到了全國茶葉銷量的三分之二,羊樓洞也迎來了它最為輝煌的時刻,羊樓洞鎮也成為繼漢口之后湖北省第一個擁有電話、電燈、電報的鄉鎮,甚至還設有專門的厘金局。而且為了羊樓洞運送茶葉方便,從武漢到羊樓洞的公路也是湖北省第一條鄉村公路。
漢口當年繁盛的茶葉貿易
2 一縷茶之香,悠悠南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