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談熟普洱茶
1973年,普洱 茶熟茶的快速發酵工藝創始,經過三十多個春秋的磨礪與海內外市場的反復檢驗,現在的普洱 茶熟茶產品,其用料、工藝、產品線已經日趨成熟和豐富。
在這30多年間,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在毛茶茶菁等級使用,發酵成熟度,以及拼配配方等方面,云南普洱 茶界有過許多實踐,才鑄就了目前豐富多彩的普洱 茶熟茶產品線。
前面的系列文章介紹過,就勐海茶廠產品而言,普洱 散茶與普洱 緊壓茶,發酵成熟度是略有不同的。
普洱 散茶產品 - 歷史上大宗的普洱 茶產品(嘜號79072、79082、79092、79102等),發酵是全熟的(發酵成熟度十成,100%),主要是滿足市場“及時品飲的需要”。當然,前面也說過,即使發酵全熟,這種普洱 熟茶的收藏變化也是有的(見系列文章之二)。
而普洱 緊壓茶產品,發酵并非是全熟的,這就為收藏中的后發酵留有不少變化的空間,為老熟茶的品味風格走向“潤滑,砂化”奠定基礎。
總結說,和普洱 茶生茶產品一樣,普洱 熟茶的緊壓茶也是獨具收藏價值的,特別是偏輕發酵的普洱 熟茶產品。
普洱 緊壓茶產品,由于歷史的機緣,形成了不是完全成熟的發酵,它的后發酵空間帶來的收藏價值特征,冥冥中是上蒼對云南普洱 茶的又一次眷顧。
當然,在70年代以來的歷史機遇里,市場需求推動了這個奇跡的誕生,2005年,我設計了“收藏型的熟茶產品 – 8562 普洱 餅茶”,也源于此。
首先,為了壓制容易成形,發酵過熟,壓制比較難以成型。
第二,產品良好特征的需求,發酵過熟,外觀色澤顯黑褐色,欠潤感;而發酵適中,色澤紅褐,有油潤的光澤。特別是嫩度高的原料,發酵偏輕,易顯金黃毫。
第三,在精制加工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后發酵。這一點比較重要,無論是“半制品”、“再制品”環節,以及蒸壓、干燥等環節,均存在發酵。
第四,收藏存貯,后發酵的需求。
這些原因,是普洱 緊壓茶產品不全熟發酵的理由,也是收藏價值的理由。細心的茶友,從最早的“云南七子餅茶”(7572)的說明書(大票)上可以看出這一點,說明書上說的是“適度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