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對于普洱茶來說相當于景德鎮對于陶瓷
段輝煌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易武實在是一個值得茶人銘記的地方。
在普洱 茶的發展史上,易武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地方。盡管在一些文獻典籍里,易武沒有被納入普洱 茶孕育地“六大茶山”的范疇,但這不能抹殺易武對于普洱 茶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清朝道光年間,當倚邦、莽枝等茶山由于種種原因逐漸衰退的時候,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為六大茶山所產茶葉的集散地、生產地和茶馬古道的源頭。
易武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那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氣候。從地理上來說,易武位于瀾滄江北岸,是茶葉的核心原生地之一。那里的地勢東中部高,其余三面低,海拔差七百余米,高山與低谷形成了不同的生態環境,有利于茶樹的生長。從土質上來分析,易武的土壤主要是紫色巖石和砂巖風化而成的磚紅壤、赤紅壤,這種土壤養分積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機質含量高,加之易武茶山腐殖質厚,土壤的透氣性能好,能提供給茶樹生長所需的充分養料。從氣溫上來看,易武的日照時間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00至2200小時,年降雨900至1600毫米,年平均氣溫常保持在17.7度,十分適合茶樹的生長。除此之外,易武茶山的植被生態系統保持得較好,茶區內生長著諸如椿樹、香樟樹、榕樹等高大喬木,它們與易武茶區的古老茶樹一起,構成了極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易武所產的大葉種茶菁,尤其是易武春芽,歷來是制作普洱 茶的上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