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普洱茶的淵源
日本和普洱 茶的淵源,原帖為日本也在做普洱 茶!作者:何巨擘、王晶
日本茶道從中國唐朝和宋朝兩次傳入后都很快與日本本土的生活方式相結合。并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價值取向和實用功能。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國,然而它卻從“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經過短短的幾百年時間發展成了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相結合的綜合性文化藝術活動——茶道。
日本僧人榮西(公元1141~1215年)曾兩次來中國當時的宋朝學習天臺宗教義和臨濟禪,回國時即將中國茶帶回了日本,并進行推廣,而后著有《吃茶養生記》一書,此次推廣比唐朝時期更有影響力。
而后村田珠光(公元1422~1502年)開創了基于禪宗精神的以恬靜為理想境界、尊崇自然樸素的草庵茶風的茶道,成為了日本茶道的創始人。
15世紀中葉,千利休(公元1522~1592年)吸收了前人茶道優點后,將生活中的藝術、哲學和道德倫理因素等細節的品位和浪漫主義理想相結合。創立了現在聞名于世的抹茶道。
我們從以上日本茶道的簡單發展史上可以看出,日本茶道從中國唐朝和宋朝兩次傳入后都很快與日本本土的生活方式相結合,并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價值取向和實用功能,這正是日本茶道發展迅速并自成體系的首要原因。
然而中國普洱 茶在日本的正式推廣,還得歸功于90年代日本作家野節夫和增山一郎合著的《功效奇異的普洱 茶》一書的出版,以及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靜岡舉行的“茶與健康國際學術討論會”。在這次討論會上,與會者對日本學者關于普洱 茶抗氧化性的論文表現了極大興趣,引起了強烈反響。自此日本鹿兒島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普洱 茶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等功效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一種食品或飲料要進入國外的新市場,必定和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1951年《日美安保條約》簽署后,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將全部精力投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隨后便進入了高度經濟成長期。在此過程中,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崇洋媚外勤奮刻苦的上班族開始用可樂解渴,用咖啡提神,很少會去喝茶,更別說去茶室享受寧靜了。直到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日本經濟下滑,失業人口大增,雖然可樂咖啡仍是他們的主要飲品,但茶也開始重新興盛起來。再之,喜歡可樂咖啡,以甜食、豬肉和生冷魚肉等高熱量高脂肪為主食的日本最近幾年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此時,云南普洱 茶是否可以為注重健康保養的日本人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安全健康的保健茶是當前最值得考慮的課題。
那么,云南普洱 茶在日本市場的情況又如何呢?筆者最近幾個月游走于日本,從京都、大阪、靜岡、東京、沖繩很多市場上發現了這樣幾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