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黃茶的歷史脈絡|黃茶歷史
只要能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加工工藝、加強基礎實驗研究就能走出一條新路。
時隔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再看中國茶葉市場格局,雖然黃茶品類所占份額依舊較小,但相比兩年前卻有很大的起色,增長速度非常迅猛。湖南省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君山茶業、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這兩年旗幟鮮明地提出復興黃茶,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
君山茶業,依托湖南省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全國三甲的強勁后盾,收購岳陽北港毛尖,無論品牌形象,還是產品開發、市場拓展,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蒙頂山躍華茶業也進入了中國茶葉百強企業榜單。
不單是中國六大茶類的消費者長期以來此消彼長,普遍的商業規律也是如此,歷史沒有終結,繁華不會永恒,每個茶類都有它的消費群體和產業周期。根據茶行業的產業規律來看,黃茶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被許多專家和企業看好。
在這兩年間,中國黃茶產業最重要的事件是首推岳陽市榮獲“中國黃茶之鄉”,并依托黃茶之冠“君山銀針”的龍頭帶動作用,舉全市之力打造岳陽黃茶產業。其次是君山銀針黃茶產業園在岳陽開建,自主研發的自動化黃茶生產線,預計一期工程今年年底竣工投產?蒲羞M展也在穩步推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在岳陽成立中國黃茶研究所的協議已經敲定,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也聯合四川農業大學成立了躍華黃茶研究所,隨著科研工作的推進,相信在未來3年至5年的時間內,黃茶科研成果和工藝改進會有質的飛躍。
我們看到,無論是政府,還是專家、企業都希望黃茶能夠重振榮光。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黃茶復興的道路充滿荊棘。黃茶中的主要品種均為歷史名茶,底蘊深厚,再加上其品性溫和、口感鮮爽、保健功效獨特,這是黃茶顯著的優勢,而不利優勢是黃茶企業均勢單力薄,無論在加工工藝、市場推廣宣傳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如果黃茶產地政府、所有黃茶企業能夠聯合起來,抱團出征,黃茶市場才有可能闖出一片天地。
中國黃茶版圖
黃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