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茶葉精深加工在烏龍茶業發展作用|茶葉加工
【摘要】本文在此論述了茶葉精深加工在烏龍茶業發展作用。
【關鍵詞】茶葉精深加工,烏龍茶業,發展作用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茶制品登上了貨架,袋泡茶、速溶茶、奶茶、茶面包、茶月餅、茶瓜子,以及功能性含茶制品,茶多酚膠囊、含片等都已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兒。茶多酚等系列產品是天然抗氧化劑,是食品行業使用抗氧化劑首選原料。這些茶制品的大量涌現標志著茶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即對茶葉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
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茶葉的需求出現喜愛中高檔茶葉,低檔茶葉少人要,市場上已經出現低檔烏龍茶滯銷的現象,價格持續下跌。
由于低檔茶占茶葉總量的30%左右,市場疲軟,這部分產品常常因為沒有直接的市場出路而被白白浪費,嚴重影響了茶農的收益,茶農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沉重打擊,嚴重制約著潮州乃至粵東地區茶葉的發展,成為制約山區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開展茶葉的深加工,開發茶葉系列產品,努力提高茶葉深加工產品的附加值已成為當務之急。
通過茶葉深加工技術從烏龍茶中綜合提取茶多酚、兒茶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因等活性物質,制作高附加值產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合理綜合利用茶葉資源,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創造出更多更新既方便又健康的茶產品,豐富了市場,滿足了人們個性化消費的需要。
開展烏龍茶葉深加工有以下優勢:
一是有資源優勢。潮汕地區是我國烏龍茶產區,現有茶園22萬多畝,年可產2.8萬噸茶葉。潮汕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氣候,高度迎合茶樹喜溫、好溫、耐蔭的生理學特性,茶葉中所含的活性物質茶多酚含量遠高于嶺南以北的其他茶區,特別是茶多酚中的酯型兒茶素,其含量一般比低溫茶區茶葉高出20%左右。另外,大量研究表明,葉型大的品種,茶多酚、茶氨酸含量也高,潮汕地區種植的是大葉烏龍茶品種,其茶多酚和EGCG含量,分別比我國中部的小葉型茶品種高出47.5%、4.81%。具有很高的茶葉資源優勢。
二是市場優勢。茶多酚產品(尤其是從烏龍茶中提取的茶多酚產品)目前國際國內正處在開發階段,市場的潛在能力相當大。在全世界范圍內,茶多酚的主產地有中國、印度及斯里蘭卡,而中國大陸現有較大規模的茶多酚廠家約為10家,全國年總產量不超過3000噸。
茶多酚應用最廣為日本,用量最大為美國。茶多酚作為新型保健藥物原料,國外在醫藥方面目前的需求量每年約為2000至3000噸。在國內市場上,茶多酚正在逐步被人們所認識接受,目前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