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紅茶市場及營銷|紅茶文化
決的迫切問題。為了傳承閩東百年制茶工藝,弘揚閩東茶文化,2003年以來,寧德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挖掘“坦洋工夫”這一歷史名茶,相繼出臺了《關于扶持茶葉支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扶持政策,并積極組織茶葉包裝評比、茶業博覽會等活動,成立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等組織。目前,由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外貿經合作廳主辦的“中國茶文化產業博覽會”也即將走出國門,于今年10月上旬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為閩東茶葉再次走向世界提供了歷史機遇。
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引導,使得閩東茶葉煥發了新的生機,取得了一定成績,成為寧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產業化經營模式基本形成,產業鏈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形成了生產穩步增長、發展勢頭強勁、經濟效益良好的發展態勢!疤寡蠊し颉毕群螳@得了“福建十大名茶”、“申奧茶”、“中國馳名商標”等一系列榮譽。
碰撞:夢想與現實的交織
然而,歷史在前進,市場在變化。盡管目前閩東已經形成了以茶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格局,然而要真正做大做強閩東茶產業還面臨著一系列的障礙,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企業各自為政,行業集中整合度不高
以“坦洋工夫”為例,其品牌重新挖掘之后,對閩東茶產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各類生產坦洋工夫的企業紛紛成立,促進了當地紅茶產業的繁榮。但整體來看,整個閩東紅茶產業的生產水平并不高,還停留在茶葉初制、加工階段。究其原因,閩東茶企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企業規模小,多存在資金短缺、廠房設備簡陋、管理落后、科技水平低等問題,而企業之間又各自為政,尚未形成切實有效的協作機制,導致行業集中整合度不高,產業缺乏強輻射力和市場競爭力,無法形成產業上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的良性循環。
品牌包裝、營銷體系不完善,優勢不明顯
由于“坦洋工夫”是授權生產,只要符合一定標準的廠商均可冠名使用。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導致當前閩東市場茶產品包裝混亂,高、低端產品包裝雜糅交錯,茶葉本身歷史悠久、質量過硬等優勢得不到有效凸顯,影響了“坦洋工夫”整體品牌的推介。
營銷板塊而言,目前閩東散戶茶廠多采用自產自銷的運作模式,而具有規模的大型茶企,諸如之前提到的坦洋工夫集團、老傅坦洋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坦洋集團等企業,多通過建立直營店、專賣店形式鋪設渠道。但整體來看,整個閩東茶產業還缺乏完善的營銷體系,目標客戶不明確,占領高端客戶意識并不強,雖有一些直營店,但尚未形成網絡化營銷系統,缺乏具有長遠發展潛力和可復制性的手段和方法。
老字號品牌傳承嚴重缺失
閩東茶產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