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 id="ukm8y"><button id="ukm8y"></button></strong>
  • 1 2 
    上一篇:認識茶葉|茶道教學視頻 下一篇:泡茶用水的講究及擇水標準|茶道教
    歡迎手機訪問 茶葉網-手機版 (www.pepopedia.com)

    茶道茶具知識|茶道視頻教學

    來源:網絡     查看: 2815次

    以泡的過程為主體來進行具的分類,泡所使用的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煮水器

      水壺(水注):用來燒開水。目前使用較多的有紫砂提梁壺、玻璃提梁壺和不銹鋼壺。

      茗爐:即用來燒泡開水的爐子。為表演藝的需要,現代藝館經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制架,中間放置酒精燈,點燃后,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保持水溫,便于表演。[ 茗爐]

      另外,現代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隨手泡”[ “隨手泡”],它是用電來燒水,加熱開水時間較短,非常方便。

      開水壺:是在無需現場煮沸水時使用的,一般同時備有熱水瓶貯備沸水。

      
    二、置

      則:則者,準則也,用來衡量葉用量,確保投量準確。多為竹木制品,由葉罐中取放入壺中的器具。

      匙:一種細長的小耙子,用其將葉由則撥入壺中。

      漏(斗):圓形小漏斗,當用小壺泡時,將其放置壺口,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葉灑到壺外。

      荷: 荷:荷與匙、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較多元化。以荷取時,可判斷罐中葉多寡,由此決定置量;其次,將葉倒入和中,主人可借次視,決定泡方法,而客人則可欣賞葉、聞香,最后將葉置入壺中。

      擂:當葉倒入荷后,以擂適度壓碎葉,可使葉沖泡的湯較濃。

      倉:即分罐,泡前先將欲沖泡的葉倒入倉,兼具節省空間與美觀作用。

      這部分器具為必備性較強的用具,一般不應簡化。

      
    三、理

      夾:用來清潔杯具,或將渣自壺中夾出。

      匙;匙除了置 ,也可用來掏出渣 , 而尖細的一端則可用來疏通壺嘴。

      針:用來疏通壺的壺嘴,保持水流暢通。針有時和匙一體。

      漿(簪):葉沖泡第一次時,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可用漿刮去泡沫。

      
    四、分

      海、盅、公道杯、母杯:壺中的湯沖泡完成,便可將之倒入海。有些人會在海上放置一個擄網,以過擄倒時隨之留出的渣。湯倒入海后,可依喝人數多寡分,人數多時,可利用較大的海沖兩次泡;而人數少時,將湯置入海中,也可避免葉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澀味。

      
    五、盛器、品茗器

      壺:主要用于泡,也有直接用小壺來泡和盛,獨自酌飲的。

      盞[ 盞]:在廣東潮汕地區沖泡工夫時,多用盞作泡用具,一般一盞工夫,可供3-4人用小杯啜一巡。江、浙一帶,以及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又有用盞直接作泡和盛用具,一人一盞,富有情趣。盞通常有蓋、碗、托三件套組成,多用陶器制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聞香杯: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品茗杯與聞香杯]

      杯碟:也稱杯托,用來放置品茗杯與聞香杯。

      
    六、滌

      船、池、承:盛放壺的器具,當注入壺中的水溢滿時,船可將水接住,避免弄濕桌面。船多為陶制品,更有古樸造型的船,增添喝的樂趣。船也是養壺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壺的湯。

      盤:用以盛放杯或其他具的盤子,向客人奉時也使用,常用竹、木制作而成,也有用陶瓷制作而成。

      渣方:盛裝渣的器皿。

      水方、盂、水盂:盛接棄置水的器皿。

      滌方:放置使用過而待清潔杯盤之器皿。

      巾:巾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擦干壺,將壺或海底部殘留的水擦干 ,而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的水滴。

      容則:擺放則、匙、夾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壺墊:防織制品的墊子,用以隔開壺與船,避免因摩擦碰撞發出聲音。

      蓋置:放置壺蓋、盅蓋的小盤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盤:奉用的托盤。

      佛:置后,用以佛去荷上的末。

      溫度計:用來判斷水溫的輔助器。

      巾盤:可將巾、佛、溫度計等放于巾盤上,使桌面更為整齊。

      香爐:喝是焚點香支,可增加品茗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