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11767—1989 茶樹種子和苗木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020—2001 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境條件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農藥殘留 pesticide residue
殘留在茶葉中的微量農藥原體及其有毒的代謝物、降解物的總稱。
3.2
安全間隔期 safety interval
茶樹上最后一次施用農藥(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農藥則單獨計)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葉所需要間隔的最少天數。
3.3
防治指標(經濟閾值) control index(economic threshold)
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為害后所造成的損失達到防治費用時的種群密度的數值。
3.4
防治適期 suitable date for control
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生長過程中,最適合進行防治的時期。
3.5
茶樹專用肥 tea specialty fertilizer
根據茶樹生長規律和茶園土壤理化性質配制的用于茶園的各類復合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等肥料。
4、基地選擇、規劃
4.1 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T 5020的要求。
4.2 基地規劃與建設應有利于保護和改善茶區生態環境、維護茶園生態平衡,發揮茶樹良種的優良種性,便于茶園灌溉和機械作業。
4.3 道路和水利系統
4.3.1 根據基地規模、地形和地貌等條件,設置合理的道路系統,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頭道。大中型茶場以總部為中心,與各區、片、塊有道路相通。規模較小的茶場,設置支道、步道和地頭道。
4.3.2 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統,做到能蓄能排。宜建立茶園節水灌溉系統。
4.4 選擇適應當地氣候、環境條件和所制茶類的茶樹品種,種苗質量符合GB 11767—1989中規定的1、2級標準。
4.5 茶園生態建設
4.5.1 茶園四周或茶園內不適合種茶的空地應植樹造林,茶園的上風口應營造防護林。主要道路、溝渠兩邊種植行道樹,梯壁坎邊種草。
4.5.2 除北方茶區外其他茶區集中連片的茶園可適當種植遮蔭樹,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4.5.3 對缺叢斷行嚴重、覆蓋度低于50%的茶園,通過補植缺株、合理剪、采、養等措施提高茶園覆蓋度。
4.5.4 對土壤坡度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的茶園應退茶還林還草。
4.6 建立完善的農事活動檔案,記載生產過程中如農藥、肥料的使用情況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5、茶樹種植
5.1 茶園開墾
5.1.1 茶園開墾應注意水土保持,根據不同坡度和地形,選擇適宜的時期、方法和施工技術。
5.1.2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緩坡地等高開墾;坡度在15°以上時,建筑內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