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和喜洲商幫的故事
有一次,他家雇用馬幫從順寧馱茶到昆明的分號。馬幫千辛萬苦走到昆明西郊碧雞關時,卻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馬鍋頭吩咐趕馬人給茶葉蓋油布時,有的茶葉已經被大雨淋濕了。
因為茶業貿易,洱海邊的一個小鎮留下了商戰沉浮的無數故事—云南省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地球上大約有23屬380多種茶樹,云南就擁有15屬260多種。最早記述云南茶葉的產地和飲用方法的書籍,是唐代樊綽著的《蠻書》:“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边@大約就是如今白族“三道茶”的起源了。
云南是中國主要的產茶省份,1937年云南茶葉產量就達到19.6萬擔。云南茶很早就被銷售到省外,甚至出口到了國外!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里,有賈寶玉飲“女兒紅”的描述;俄國名著《戰爭與和平》,也有喝中國普洱 茶的細節。由于云南的茶葉知名度極高,暢銷國內外,也就養活、造就了大批做茶葉生意的商人。如百年前大理喜洲商幫的崛起,就與云南盛產茶葉有關。
那時,小小的一個喜洲,竟然形成了幾個號稱“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的商人群體。而這些大大小小的商人,絕大多數都是以經營茶葉生意和兼營茶葉生意而起家的。
被稱為喜洲“四大家族”之首的嚴鎮圭,他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與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楊鴻春合資紋銀一萬多兩,創立了“永昌祥”商號。永昌祥創業初期,主要從事往順寧(今鳳慶、臨滄、云縣等地)、普洱 等地買來上等的青毛茶,將它運到下關,然后在下關的茶廠里經過篩、揀、蒸、壓制和干燥等工序制作成形狀似碗,下面有一內凹圓窩,外徑約80毫米,高45毫米的緊壓茶。這種茶顏色澄亮、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既能解渴提神,又能幫助消化,在四川、西藏等省區特別暢銷。后來,四川省便有“沱江水,云南茶,香高味醇品質佳”的佳話流傳。再后來,四川人干脆把云南的這種緊壓茶稱為“沱茶”,于是云南沱茶也就因此而得名了。永昌祥經營沱茶在商界站穩腳跟后,又不斷增加新的品種,不久便成為了一個經營茶葉、生絲、布匹、洋雜、山貨、藥材、煙草等土特產的大商號。永昌祥除原有的下關老號外,又在大理、昆明、麗江、維西和四川的敘府等地建立了新的莊號。以后又把生意做到了國外,開辟了以緬甸為中心的東南亞市場。
1914年,永昌祥的三家“平頭伙計”協議分伙,永昌祥便成為了嚴鎮圭和他的兒子嚴燮成獨資經營的一個大商號。1924年以后,嚴燮成利用永昌祥生產的云南沱茶在四川、西藏等地享有很高聲譽的優勢,又沿長江東下,向宜昌、漢口、上海等地擴展市場,并為外銷東南亞和英、美等國做準備。那時,云南的許多商家見沱茶厚利可圖,紛紛投資經營沱茶,下關成為了眾商家角逐沱茶的一個大戰場。永昌祥經營沱茶時間長、經驗多、質量好、牌子硬。但為確保競爭的勝利,嚴燮成又增加了投資,加強了管理,改進了生產工藝,進一步提高了沱茶的質量,并以獨特的賒銷方式吸引采購和銷售嚴家沱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