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原產地域范圍考析|祁門紅茶產地
折算,每家茶號生產數量僅約6 041.4kg[8]。按中國茶業公司皖南分公司1951年《皖南茶業概述》記載,1934年祁門當年制精茶數量34 676箱,貴池的產量僅約為祁門的1/46。
在1936年朱美予編著的《中國茶業》中,曾對關于安徽產茶之詳細情形,錄列了皖省建設廳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調查,和工商訪問局于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間的調查結果詳表。今將祁門周邊產茶縣生產情況摘列如下:
從上表也可以看出,當時并沒有記錄貴池、石臺曾經生產紅茶。同時期的歙縣1930年生產紅茶20 000kg,1931年未生產。
石臺縣志(1991年)第148頁也記述了石臺縣生產紅茶的大致時間,“民國四年(1915年)“祁紅”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后,祁門茶商為廣辟紅茶資源,在本縣赤嶺口(今屬祁門)等地設莊收購紅毛茶濕坯,嗣后,本縣始有少量紅茶生產。迨至民國十九年縣內仍以生產綠茶為主,是年銷售綠茶計285000kg!
按照石臺縣志(1991年)的記載,石臺縣生產紅茶要晚于祁門40余年,按照金陵大學農業經濟系《豫鄂皖贛四省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的調查,貴池生產紅茶要比祁門晚59a。
而黟縣的紅茶生產歷史可能要更遲。據中國茶業公司皖南分公司《皖南推廣紅茶簡述》第1頁中的描述“先在休寧、歙縣、黟縣、宣城四縣劃定區域進行推廣……除接近祁門紅茶區的黟縣與宣城少數地區,稍有制紅茶的基礎外,其余各縣均屬創舉!币约啊锻钅茶業概述》第10頁中“繁昌、青陽、銅陵、南陵、黟縣、績溪六縣生產除供當地飲用外,輸出不多”,可推測黟縣生產紅茶的歷史也不會太早。
2 祁門紅茶名稱的由來
2.1 祁門紅茶最早的名稱 祁門紅茶誕生后,并沒有“祁門紅茶”或“祁紅”的稱謂。目前,見諸與外的最早記載是以“祁門”代指祁門產的茶。1882年之前,祁紅以上海為出口口岸。
1879年5月19日《申報》記述,西商為壓低茶價,西國各茶師集于上海波樓館會議,一方面擬推遲茶市開盤時間,于5月底開盤。另一方面禁止各銀行向錢莊拆出,從而使茶客銀根急迫,造成各錢莊拆息飛漲,而洋商實現壓價之目的。
1879年5月24日《申報》載:“寧州茶較舊年頭減10余兩,建德減4~5兩,祁門減7兩”。其時,國人對外銷的各類茶葉喜歡以地名為開頭稱呼,如寧州茶、祁門茶,而非寧紅、祁紅;其時,至德紅茶也是以當時縣名“建德”代指。
“祁門烏龍”是祁門紅茶創制后采用時間最長的稱呼。受當時最早的紅茶均自稱烏龍的影響,如福建的烏龍、寧州烏龍茶等,祁門當地經營祁紅的商人一般均自稱祁門紅茶為“祁門烏龍”。
更多相關:祁門紅茶產地